第一場:主題演講

瑞克斯媒體小組 Raqs Media Collective

日期
2019/10/11 13:00-14:00
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

跨-出神力場(論新知識的策展方向)

每當我們在自身或者身旁感受到不同藝術形式的碰撞時,就會碰上所謂的「策展性」(curatorial)。這些碰撞或許來自正面衝突、不可預見的事故、接觸後的痙攣、怪異的殘像,以及批判性閱讀的心得積累,都有可能。與生活無異,藝術中的接觸與抗衡易造成生成誤解(generative misunderstandings),而「跨學科」的實踐也同樣處在這種生成性的碰撞之下。跨學科的「跨」在我們看來,似乎暗示著不同的實踐模式、思維,與存有之間的流動狀態。

我們三個人彼此長期三足鼎立,知道引起彼此好奇的事物、熱情,和興趣皆不同,且相當分散而廣泛,因此知道這種流動的「跨出神狀態」不只是藝術實踐,也是策展實踐的指標/定錨。在策展工作裡,經常會處理我們稱之為源頭(source)與途徑(itinerary)的資料,這些將成為思想的探險的起源,甚至是驅動引擎,並幫助我們掌握某些緊迫而必要的問題的體積質量。

這些源頭和途徑(由想法和提問所導出的軌跡)從不同的起源來到我們腳下 – 也豐富了我們的閱讀和經驗,讓我們得以與從事不同領域的勞動者、創作者,與思想家持續對話(藝術、自然和數學科學、文學、語言和詞典學、歷史、醫學、建築,計算機科學和軟體)。

持續的接觸感染造就了跨學科的力場,使得知識庫和具象論述之間的導航在我們的實踐中成為了日常必要。這些導航過程留下了扎實的累積與短暫的痕跡,可謂藝術和文化現實的「建立」;為了當下,也為了未來 – 這些過程有時會構成新的藝術環境,造成深刻的轉向。一個典型的例子是Sarai,是我們在德里的一個研究機構創立並管理的「跨學科研究和實踐平台」。另一個例子則是新的邀請網絡的創立;這些人際網絡通常比雙年展這類有期限的活動更為持久。

這些過程也會衍發新的知識形成。這裡指的是呈網狀蔓延,連接不同類型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自學衝動。我們承認這股衝動,並知曉在任何情境這股衝動都有可能發作,也因此將所謂的「教育轉向」(educational turn)導向了一個未知的方向。在這裡,藝術並非教育無知大眾的知識載體,而是藝術家成為新知識傳播者的手段和基礎。

 

 

 

瑞克斯媒體小組

1992 年由三位媒體藝術家:吉比許.巴什(Jeebesh Bagchi)、莫妮卡.納魯拉(Monica Narula)與舒德哈布拉塔.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組成,成員目前都工作及居住於印度德里。「Raqs」一詞,代表的是藉由「旋轉」達到意識與存有的發展與實現:一種近乎輪迴的狀態。瑞克斯媒體小組取其意,指涉「動態的冥想」,以及一種對世界與時間不安的躁動與連結。瑞克斯媒體小組創作橫跨多種形式與媒材,他們創作藝術作品,也製作表演、從事寫作、策劃展覽,在當代藝術、哲學推理及歷史訴求的交會處,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

其策展實踐眾多,包括:第七屆歐洲宣言展「當下之餘」(The Rest of Now)(2008)、「Sarai Reader 09」(2012–13)、「INSERT2014」(2014)、第十一屆上海雙年展「何不再問」(Why Not Ask Again)(2016–17)。作品曾參與多國際大展的展出:卡塞爾文件大展、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歐洲宣言展、伊斯坦堡雙年展、上海雙年展、雪梨雙年展及台北雙年展等。個展「With an Untimely Calendar」(2014–15)於新德里國家現代藝廊展出。其餘個展則分別在:波士頓伊莎貝拉加德納美術館(2012)、馬德里CA2M藝術中心(2014)、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館(2015)、布宜諾斯艾利斯普羅阿基金會(2015)、倫敦泰特交換計畫(2016)、聖路易斯勞梅爾雕塑公園(2016)、曼徹斯特惠特沃思美術館(2017)、杜塞道夫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美術館K21館(2018)、杜哈卡達馬薩夫阿拉伯現代美術館(2019)等多地美術館與獨立空間舉辦。

2000年,瑞克斯媒體小組與德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起「Sarai 倡議」(Sarai initiative),並且持續編輯《Sarai讀本系列》(Sarai Reader Series)至2013年。Sarai 作為一個提供跨領域研究及獨立製作的前衛平台,吸引印度各界人才,包括:理論家、研究學者、藝術家、媒體實踐者以及行動革命者加入,成為新世代尋找文化與知識生產新語言的催化劑,與當代現實產生強烈共鳴。

瑞克斯媒體小組曾受邀至許多國際藝術機構或是自主發起的計畫中教授課程。團隊曾於2013年獲頒「群集藝術獎」(Multitude Art Prize)。現任2020年橫濱三年展藝術總監。

莫妮卡·納如拉
Monica Narula
莫妮卡·納如拉是了Raqs媒體小組的藝術家和策展人。 她於1992年與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和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一起組建了瑞克斯媒體小組製作當代藝術、編輯書籍、策劃展覽和劇場腳本。 他們與建築師、計算機程序員、作家、策展人和戲劇導演合作,並製作了電影。 他們於2001年共同創立了Sarai(德里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的跨學科和孵化空間),這個機構對印度的當代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吉比什·巴什
Jeebesh Bagchi
吉比什·巴什是了Raqs媒體小組的藝術家和策展人。 他於1992年與莫妮卡·納如拉(Monica Narula)和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一起組建了瑞克斯媒體小組製作當代藝術、編輯書籍、策劃展覽和劇場腳本。 他們與建築師、計算機程序員、作家、策展人和戲劇導演合作,並製作了電影。 他們於2001年共同創立了Sarai(德里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的跨學科和孵化空間),這個機構對印度的當代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回應人/主持人:林宏璋
藝術工作者,從事創作、寫作及策展。紐約大學藝術人文博士。作品曾參加台北雙年展、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廣州三年展、中國亞洲雙年展等;策展台北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以及國內外當代性展演計畫等。於過去十年內以偽台灣人喬治‧薩滿納扎為題創作概念型性作品計畫,於2014年台北伊通公園舉辦個展。任職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研究專長為跨領域藝術、美學政治、當代藝術思想等面向。藝評寫作散見國內外期刊雜誌,並發表相關論文,參與Art as a Thinking Process、Artistic Research、Experimental Aesthetic、Altering Archive: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Sinophone Cinemas and Image Culture之英文寫作;編著《2010台北雙年展文獻》、《2010台北雙年展》、《臺北雙年展演講劇場》等書;為《藝術力》及《人造地獄》寫中文版序;著有《策展詩學》、《界線內外:跨領域藝術在台灣》、《書寫於在地之上》、《策展主體:當代展演》。